谁才是“完璧归赵”最大的赢家?赵王保玉,秦王赢天下
来源: | 作者:闲笔先生 | 发布时间: 2020-06-24 | 11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赵王无意得楚之失壁,秦王得知欲以十五城以易之,相如使秦以完璧归赵,贤臣之名誉满天下,然赵却因此失伐秦之最佳时机,虽得宝玉却失天下。

     《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赵王无意得楚之失壁,秦王得知欲以十五城以易之,相如使秦以完璧归赵,贤臣之名誉满天下,然赵却因此失伐秦之最佳时机,虽得宝玉却失天下。

     完璧归赵的故事皆耳熟能详,秦王欲尽孝道以和氏之璧取悦宣太后,故以十五城易赵之玉璧,赵王忧秦无信又恐与秦交恶,遂遣蔺相如使秦,相如不辱使命,不失赵之大国颜面,且完璧归赵,似解此危局,然细揣渑池相会、鄢郢之战,便察赵之所失和秦之所得。


宣太后,芈八子

     首先完璧归赵有两大疑点:

     其一,和氏之璧虽为天下至宝,但在纷争的战国又岂能比得过城池?更何况还是强秦的十五座城池,秦王以十五城易和氏璧很明显是在戏弄赵国,挑战赵国的底线以树秦之威信,和氏璧或许只是秦大国外交的一个借口和契机罢了,若秦昭王一心想得到和氏璧那蔺相如派遣的赵人又如何能轻易地逃过秦军的各处关卡成功的将玉璧带回赵国呢?老楚王滞秦之日身携宝玉,秦昭王又为何不取?

 秦昭王章台观壁

     其二,秦以十五座城池易和氏璧,赵王忧秦无信又恐与秦交恶,遂派蔺相如出使,相如章台献玉,遭秦王和爱妃言辞奚凌,相如遂借指玉之瑕取玉胁秦王斋戒以迎,借此期间遣随从携玉归赵,待秦王再次召见蔺相如却早已没了和氏璧。相如出使本是怕失信于秦而与秦交恶,然完璧归赵似乎绕了一个大圈把秦王给戏耍了,而且赵失信与秦,这似乎与出使的初衷不符,但蔺相如能全身而退恐怕靠的不是他的能言善辩吧?

相如秦廷巧辩

     若论完璧归赵似是赵国略胜一筹,然秦王醉翁之意不在酒,渑池相会秦赵联盟,如此便为秦国南下伐楚奠定了可靠地战略基础,鄢郢之战几灭楚国却无一国插手相援,秦得楚之富庶之地无疑其综合国力已远超六国,这也为日后秦赵对决的长平之战、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

     试想:若蔺相如将和氏之璧交于秦王,而秦王若不以十五城易之,则秦赵联盟不可成,不但秦伐楚有后顾之忧,赵国亦可以秦失信为名,联山东六国合纵伐秦,那战国历史或许会有所不同,如此看,完璧归赵似有弄巧成拙之嫌。

     蔺相如是一名极具胆识的出色的外交官,秦昭王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超卓的王者,相如保住了赵国的颜面及和氏璧,秦王却得到了东出的时机及战国的半壁江山,输赢已是定局。